今年两会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要求,距今整整三年时间。三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出:“要把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总书记的讲话,不仅让人看到“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重要性,也让人不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直面问题,只有持之以恒,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将“严”与“实”要求进行到底。如果有丝毫松懈,有一时懈怠,有一次“下不为例”,就极有可能功亏一篑;使这个容易反复、反弹的坏习惯、坏作风,再次兴风作浪,危害党的作风、扭曲党的形象。
惟有坚持“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惟有坚持“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贵在坚持,形成习惯,有道是“习惯成自然”;是坚持一辈子,不是坚持一阵子;是领导以身作则,不是只要求下级坚持;是领导以上率下“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惟有打牢全面从严治党基础,才能让全面从严治党快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惟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全面从严治党久久为功,抓出成效;惟有将“严”与“实”变成作风,变成常态,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严三实”,贵在真严真实。“要把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每一位党员,都要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严”字当头,“实”处着力,绝不是一阵风。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信仰,这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坚守,这是一种作风;然而,只有将坚持“严”与“实”标准变成一种习惯,才能使党的建设达到一个至清至高至纯新境界、新高度。境界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叫修为,人生感悟;境界,决定着一个人的高度,一个人的厚度。
一个思想境界高尚的人,才能将“三严三实”看成是一种新常态、一种新作为、一种新作风;而不是看成是“一种新束缚”。一个思想境界高尚的人,才能习惯并适应“严”与“实”的新工作环境、新生活方式。一个思想境界高尚的人,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才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把好用权的“方向盘”,才会系好廉洁的“安全带”,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境界,同时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和价值观。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对习惯有一段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生活工作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世态度,具有很强的惯性,就像转动的车轮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不论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一种“习惯势力”。一位伟人说过: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一种可怕的势力。
为什么说不良的“习惯势力”,是一种可怕势力?因为习惯的力量,会不经意影响一个人,甚至一个人的一生。相对于其他习惯而言,不良习惯形成以后,想改变它十分困难,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由此可见,当坚持“三严三实”标准变成一种习惯后,才能形成至清至高至纯下的一种自觉。
自觉,是思想境界、认识觉悟提高后的一种主动,一种坚持,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是一个人至清至高至纯下的一种自觉活动,甚至不用刻意用心,不用三思而后行,不用做思想斗争,就能于不知不觉做到,做到很好。这正是“三严三实”要达到的最好状态。